Search

#2020年過去了。

因為超級低溫,所以出來的人不多(也可能是因為新竹市沒有跨...

  • Share this:

#2020年過去了。

因為超級低溫,所以出來的人不多(也可能是因為新竹市沒有跨年活動,所以想出門的人都往外縣市移動了,就..........希望他們平安囉),所以昨天的我業績險些掛蛋就是了。

成年之前,會覺得每年都很有新意,因為那一年總有很多事情需要經歷(校園生活也夠刺激了,戀愛、幻想、課業、朋友跟娛樂都能讓你玩出新花樣);但成年之後,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把一年複製貼上了。

#這是真的

就這麼一年一年複製貼上的,某天看著其他年輕人正在做某些我們不再這麼做的事之後,忽然就發現自己"老了"。

但對我來說,2020是我生命中非常難忘的一年。

這一年,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體會到除了戰爭天災之外,大自然還能有這麼安靜的形式,可以在無聲無息中、在呼吸之中取人性命,而且是成千上萬人;其規模效率,已經遠遠超越當年的SARS。

在這之前,這種事情都只在史書上看過,現在打開新聞、甚至在我寫你看這篇文章之際,都有數不清的人為此絕了氣息、撒手人寰。

而除此之外,這年對我的重大影響不亞於2004年。

-------------------

對我而言去年跟2004年有著高度的相同點 : 我在職涯上出現重大改變and我家中都有親人離去。

後者是我的內祖母與父親。前者則是當年的我轉換了一個重大的跑道與我今年直接開業,擺脫受薪階級。

開業這件事倒是簡單多了。

對很多人來說,開業是圓夢;但對我來說,開業是不得已的。當我無法繼續忍受同事的低標、低職業道德,還有主管的無能、庸碌、和稀泥時,又不想重新投入新的職域以再次碰運氣、踩地雷時......我似乎就沒有太多選擇了。

只能說運氣不差,開幕至今四個月,不敢說蒸蒸日上,但至少都有看到進步,也開始有薪水領了;而這個決定對不對?最後會不會成功?我都不敢預言或是發下豪語。

畢竟「盡人事,聽天命」的前提是要先“盡人事”。

但你問我目前為止值得嗎? 我的答案是正面的。
至少,我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不需要忍受其他人的惡搞與自以為沒問題;而跳離舒適圈,就甚麼都要自己來自己負責了,這也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不足,還有缺陷與軟弱。

-------------------

而親人的離去對我來說也是一個省思。

我跟我父親與祖母都不算親近,但祂們都是我從小到大時常接觸的親屬,雖然後來不是每天見面相處,但祂們的離去意義非同一般,那種震撼與隨之而來的省思比過去的眼見耳聞都還要深刻與振聾發聵。

而今年,我身邊也有其他人離去。

有不到二十歲的同學車禍離世,也有遠親的前夫因故西歸(四十上下)。前者尤其讓我感慨,因為不過一年前,我們還在同課堂的同組討論作業跟寫報告;她是個非常開朗的女孩,雖然正處於她年齡階層中應有的迷惘,但我們仍然有過不少互動(包括她撿到一條小狗,不知所措的打給我,然後我半夜帶她出去找幼犬飼料的軼事)

我父親走的今年是63歲,那孩子才19歲,但兩人離開的日子只差了六七天,這件事讓我受到很大的震撼。

"人生不等人"的當頭棒喝,也成為了我後來極快速的從考慮、決定、然後短短兩三個月便離職然後開店的主要動力。

一直認為"生命種種都一定有其意義"的我不免曾經思考我在元培的這一年到底有什麼意義?

直到我開店後,我才知道意義有二。

一是讓我在父親生病的那半年,可以精準的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能直接與醫生交談與討論,並知道我父親後續病情的演變,才能跳脫我執,清楚的思考到底怎麼做才能對我的父親與照顧的家人兄弟都能多全其美。

對已經病重的人來說,"救到底"是對病人最大的懲罰;而"適時的放手"才能讓所有人都往下走。這一年,讓我能在那個時間點判斷什麼時候就是我們"該放手"的時候。

而19歲的小同學在有過許多交談與接觸後,我想她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才能真的知道自己要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誰曾想她居然在一個意外中直接離世,我竟等不到她在幾年後能以"大女孩"之姿,來告訴我她如何想通、以後準備撥開迷霧走上自己人生的道路~

她就這麼從課堂上消失、也從我的生命中消失了。

看著我後來發給她的賴,並知道她不會再回覆...則是讓我知道生命種種其實經不起等待,當我們總想著那些事可以以後再做........我還年輕.........可以晚幾年再如何的當下,其實我們正在浪費生命。

而在我釐清元培這一年給我的兩個意義後,再看著這個庚子年正不斷以各種奇形怪狀的方式(持續)帶走我們熟悉的公眾人物與不認識的其他人,我便得以由此思考生命、生病與死亡的意義。

-------------------

但對我來說,2020是我生命中非常難忘的一年。

我不知道我以後是會懷念這一年? 還是會想著然後餘悸猶存?

#但我想我會一輩子記得這個起伏跌宕的一年。

記得自己在父親未豫之際,還同時焦心的奔走籌畫第一次開業所遇到的種種挑戰;更不會忘記我還在心力交瘁時抱著旁人失聲痛哭的那個當下。

--------------

#最後要感謝的是大家。

這個個人專頁開始於2014年底,很感謝很多人對我的陪伴跟鼓勵,讓這個本來只預計一兩百個人會看的網頁,茁壯到今天的地步。

如果追蹤的時間夠長,會發現我除了時常寫影評或是謠言破解外,其實還很常發表議論。

#我在此必須感謝各位

你們沒有因為我忽藍忽綠的麻辣言論而放棄我,反而是遇到有興趣的話題就加入討論;沒興趣的話題就任我瘋癲;跟我相反意見時便大度包容。

(當然也有很多人退讚啦,我也是感謝他們的曾經陪伴與支持鼓勵,我跟他們只是緣來而聚、緣盡而去。)

我如果能變得更好,都是因為你的陪伴與容忍。

或許我已經不大介懷於按讚人數多或少,但我始終認為你們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支柱。

2021年到了,還留著的朋友,我感謝你們的陪伴也將會持續努力;已經離開的朋友,我也感激曾經的支持並獻上祝福。

而過去如果讓你們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我不會改進,請你們自己調適一下...........(新的一年要從幹話開始?)

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都能順利健康
希望疫情能趕快過去
希望大家有空來新竹時別忘了來找我吃義大利麵
.
.
.
#2020的最大成就就是我們都活下來了
#過去感謝有你
#未來持續努力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Tags:

About author
網路指耕超過十年,直到這幾年我才意識到這種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的模式似乎勉強可以跟"業餘作家"沾的上邊了。 回想過去參加作文比賽、小說比賽、全國論文比賽的名次,其實只是一種表現與證明......證明自己能做些什麼。 但現在回頭再看,寫作不只是一種宣洩與表達,在反求諸己時也是一種反思跟淬鍊。 只是願意花時間看長文章、動腦筋的人正在式微,但我仍相信在這個資訊傳播方便到氾濫的網路世界,還是有人願意用耐心看、用心想。 於是我總是想找地方統一收放這些文章,一來證明自己做過些什麼,二來也是自娛娛人,三來也在天涯中覓知音。 分享自己寫作的樂趣,才是一切的開端。
思考、寫作是種宣洩,求的是理性討論與共鳴。 我不是帥哥或網紅,文章也
View all posts